信息介绍
3月17日,广州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广州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广州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
现状:广州连续两年保持汽车产量全国**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发展路径从全盘引进到模仿探索,从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正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阶段奋力挺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
目前,广州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20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95万辆,同比增长1.4%,较2015年增长33.6%,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实现产值5860亿元,同比增长3.8%,较2015年增长5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8万辆,同比增长1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渗透率)为11.41%,显著高于全国(5.4%)、全省(7.7%)平均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2020年,广州全市研发百强企业中前三位均为汽车制造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十强企业中汽车制造业企业占据4席。
当前,广州不断推进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了涵盖上游的“三电”系统、电子电器、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定位系统、V2X通信系统及传统汽车零部件,中游的通信运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整车系统集成、整车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检测认证、数据增值、金融销售服务等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公私桩合计近6万个,接入“羊城充”平台超3万个,建成5G基站4.8万座,居全省首位。广州也开创了国内**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等“十个**”。截至2020年底,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7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比重提升至9%,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5%)。其中,燃料电池汽车已投运58辆,示范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限、产业链协调联动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仍需加力。“三电”系统、环境感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整车控制系统、线控转向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部件仍是空白。
目标: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
根据《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智能汽车产业化示范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三区一高地一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规模上看,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方面,智能汽车(2级组合驾驶辅助及以上自动驾驶水平)新车占比达到80%。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降至12.0千瓦时,推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方面,以“智能+新能源”为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进一步丰富中高端、多动力类型产品矩阵,培育1-2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企业,培育1-2家独角兽汽车企业,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大幅提升及海外制造基地建设新突破。
此外,《规划》还提出广州要形成较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力争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新增产值达千亿元。建成800公里智能化道路。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探索形成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在若干个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展望2035年,广州发展成为世界**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能力和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国际一流,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示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技术突破: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 重点攻关车规级芯片技术
为实现技术新突破,《规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依托重点研发平台,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提出要在整车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战略前沿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
尤其在车规级芯片技术方面,要开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强芯突破工程,大力开展感知芯片(CMOS感光芯片、ISP图像处理芯片等)、控制芯片(MCU)、高性能计算芯片(AI芯片/GPU)、通信芯片(总线、无线电等)、存储芯片(Flash等)、安全芯片、功率芯片(IGBT、SiC、电源芯片等)等关键芯片技术研发,推动车规级驱动、电源、通信、隔离、运放等芯片的封装工艺、评测方法、认证、应用技术及接口配置、开发环境和软件集成技术实现突破。
产业生态: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 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发挥整车企业**辐射作用,带动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化引资,增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高汽车后市场占全周期价值链比重。
发挥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及“分链主”企业。支持整车企业推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支持造车新势力做大做强,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
在提升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大力引导汽车工业旅游与本地生态旅游等项目相结合,引导花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南沙黄阁国际汽车特色小镇等健康发展,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平民实验室等载体,弘扬广州独特汽车文化。
基础设施: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以广州建设全国**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统筹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着力构建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快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探索在居民小区试点推广“统建统管、散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消费者在自有或租赁车位上新建固定充电桩。鼓励私人充电桩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制定关于公共充电车位禁停非充电车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充电桩的安装、运营、维护、更新等相关方利益的分配机制,鼓励固定车位充电桩共享利用。“十四五”时期,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同时,广州还要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超过50个,车用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低于35元/公斤。推进“智路”示范化建设与改造,选择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庆盛枢纽区块、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番禺汽车城、海珠琶洲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集道路感知、车路通信、边缘计算、端端互联、多元应用于一体的智能道路设施,建立以“车路协同”为标准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体系,大力提高城市道路智能化水平。
道路测试: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 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十分有必要。为此,《规划》提出,加强智能汽车道路测试,进一步丰富示范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具体来看,广州将统筹各类封闭测试场建设,推动广汽测试场、南沙测试场、花都测试场、增城测试场等封闭测试场错位建设、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在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在黄埔、南沙、番禺、花都、海珠等区域的应用示范工作。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
同时,围绕出行优化、示范运营、公共服务等方向,以番禺、黄埔、南沙、花都等指定区域和线路为重点,开展智能汽车运营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封闭区域开展智能汽车示范运营,推进城市共享用车、智能公交系统、智能道路清扫、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智能汽车企业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营造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换,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
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以及出租(含网约车)、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公共领域应用,到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产业格局: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为优化完善全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格局,广州提出要构筑市内协同发展空间新格局,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广州要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辐射带动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自主品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航区、国际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优势整车企业龙头带动和吸附作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竞争力的产业极点。全面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知名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幅提升零部件企业产业配套能力,构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其中,东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包括天河片区、黄埔片区、增城片区,主要依托小鹏汽车、广汽本田、文远知行、北汽(广州)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花都片区,主要布局东风日产、东风启辰、风神汽车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南沙片区,主要依托广汽丰田、合创汽车、小马智行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
同时,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以全市具备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优势的产业园、试验区、产业基地等为重点,有效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各具优势的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色基地。
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规划》提出,强化广深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打造成为全国**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和智慧交通示范区、***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深化穗莞战略合作,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东莞优势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优势,加强与佛山、肇庆、清远等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
此文来自于充电桩视界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
现状:广州连续两年保持汽车产量全国**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发展路径从全盘引进到模仿探索,从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正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阶段奋力挺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
目前,广州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20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95万辆,同比增长1.4%,较2015年增长33.6%,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实现产值5860亿元,同比增长3.8%,较2015年增长5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8万辆,同比增长1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渗透率)为11.41%,显著高于全国(5.4%)、全省(7.7%)平均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2020年,广州全市研发百强企业中前三位均为汽车制造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十强企业中汽车制造业企业占据4席。
当前,广州不断推进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了涵盖上游的“三电”系统、电子电器、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定位系统、V2X通信系统及传统汽车零部件,中游的通信运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整车系统集成、整车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检测认证、数据增值、金融销售服务等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公私桩合计近6万个,接入“羊城充”平台超3万个,建成5G基站4.8万座,居全省首位。广州也开创了国内**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等“十个**”。截至2020年底,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7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比重提升至9%,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5%)。其中,燃料电池汽车已投运58辆,示范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限、产业链协调联动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仍需加力。“三电”系统、环境感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整车控制系统、线控转向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部件仍是空白。
目标: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
根据《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智能汽车产业化示范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三区一高地一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规模上看,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方面,智能汽车(2级组合驾驶辅助及以上自动驾驶水平)新车占比达到80%。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降至12.0千瓦时,推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方面,以“智能+新能源”为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进一步丰富中高端、多动力类型产品矩阵,培育1-2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企业,培育1-2家独角兽汽车企业,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大幅提升及海外制造基地建设新突破。
此外,《规划》还提出广州要形成较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力争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新增产值达千亿元。建成800公里智能化道路。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探索形成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在若干个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展望2035年,广州发展成为世界**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能力和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国际一流,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示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技术突破: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 重点攻关车规级芯片技术
为实现技术新突破,《规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依托重点研发平台,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提出要在整车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战略前沿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
尤其在车规级芯片技术方面,要开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强芯突破工程,大力开展感知芯片(CMOS感光芯片、ISP图像处理芯片等)、控制芯片(MCU)、高性能计算芯片(AI芯片/GPU)、通信芯片(总线、无线电等)、存储芯片(Flash等)、安全芯片、功率芯片(IGBT、SiC、电源芯片等)等关键芯片技术研发,推动车规级驱动、电源、通信、隔离、运放等芯片的封装工艺、评测方法、认证、应用技术及接口配置、开发环境和软件集成技术实现突破。
产业生态: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 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发挥整车企业**辐射作用,带动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化引资,增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高汽车后市场占全周期价值链比重。
发挥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及“分链主”企业。支持整车企业推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支持造车新势力做大做强,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
在提升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大力引导汽车工业旅游与本地生态旅游等项目相结合,引导花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南沙黄阁国际汽车特色小镇等健康发展,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平民实验室等载体,弘扬广州独特汽车文化。
基础设施: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以广州建设全国**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统筹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着力构建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快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探索在居民小区试点推广“统建统管、散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消费者在自有或租赁车位上新建固定充电桩。鼓励私人充电桩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制定关于公共充电车位禁停非充电车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充电桩的安装、运营、维护、更新等相关方利益的分配机制,鼓励固定车位充电桩共享利用。“十四五”时期,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同时,广州还要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超过50个,车用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低于35元/公斤。推进“智路”示范化建设与改造,选择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庆盛枢纽区块、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番禺汽车城、海珠琶洲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集道路感知、车路通信、边缘计算、端端互联、多元应用于一体的智能道路设施,建立以“车路协同”为标准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体系,大力提高城市道路智能化水平。
道路测试: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 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十分有必要。为此,《规划》提出,加强智能汽车道路测试,进一步丰富示范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具体来看,广州将统筹各类封闭测试场建设,推动广汽测试场、南沙测试场、花都测试场、增城测试场等封闭测试场错位建设、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在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在黄埔、南沙、番禺、花都、海珠等区域的应用示范工作。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
同时,围绕出行优化、示范运营、公共服务等方向,以番禺、黄埔、南沙、花都等指定区域和线路为重点,开展智能汽车运营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封闭区域开展智能汽车示范运营,推进城市共享用车、智能公交系统、智能道路清扫、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智能汽车企业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营造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换,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
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以及出租(含网约车)、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公共领域应用,到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产业格局: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为优化完善全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格局,广州提出要构筑市内协同发展空间新格局,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广州要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辐射带动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自主品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航区、国际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优势整车企业龙头带动和吸附作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竞争力的产业极点。全面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知名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幅提升零部件企业产业配套能力,构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其中,东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包括天河片区、黄埔片区、增城片区,主要依托小鹏汽车、广汽本田、文远知行、北汽(广州)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花都片区,主要布局东风日产、东风启辰、风神汽车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南沙片区,主要依托广汽丰田、合创汽车、小马智行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
同时,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以全市具备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优势的产业园、试验区、产业基地等为重点,有效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各具优势的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色基地。
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规划》提出,强化广深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打造成为全国**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和智慧交通示范区、***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深化穗莞战略合作,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东莞优势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优势,加强与佛山、肇庆、清远等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
此文来自于充电桩视界
联系方式
电话:17791645046
邮箱:1470806674@qq.com
engzeny@163.com
邮箱:1470806674@qq.com
engzeny@163.com
下一条:青岛港进口葡萄酒需要办理的手续
发布供求信息
最新供求
推荐供求
热门供求
热
上海安装密码门禁维修 刷卡门禁维修 感应门禁维修
热
高价回收欧姆龙光电传感器回收AB罗克韦尔继电器回收施克接近开关
热
上海自动门滑轮维修感应门马达维修 玻璃门地弹簧 控制器 感应器维修安装51698695
热
上海木地板水泡鼓包能自行恢复 木地板水泡鼓抽水处理 地板起拱修复
热
上海专业实木复合地板维修安装 地板踢脚线安装 地板受潮起拱修复
热
上海指纹门禁安装 考勤系统维修 门禁考勤系统 指纹门禁系统 密码锁维修安装
热
重交流,倡分享 | 秦汉胡同**届围棋毫社教师联赛开幕
热
新世界日语培训
热
液压支架顶梁侧护板ZY3200/14/32D||ZY320K.0302
热
综采用Y321-020105液压支架侧护板损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