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介绍
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
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在现场质量管理中,以质量“三确认”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大量的QC小组、改善提案等重在员工参与、发挥员工能动性的群众性管理活动,从而促进了质量“三确认”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这些立足本岗位、围绕“三确认”开展的群众性改善活动,形成了一个个不断滚动提高的PDCA循环,进一步推动了“三确认”工作的深入开展。
Number 01
“三确认”的内容
1.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品进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道工序操作者负责。
2.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不允许抛开图纸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
3.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零部件完成后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转到下道工序。用同一把量具进行测量,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改正,不得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
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
Number 02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律保障机制
1.组织结构及职能
为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和专职检查人员,而是设立品质保证部门,从而使生产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了依赖思想,真正在员工思想中树立起“我就是质量的主体”“我对质量负全责”的认识。
同时,由于每位员工都要身兼生产员工和检查员二职,因此,也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品质保证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检查向监管、总结、指导的职能转化,并延伸到品质开发。
对于不良品的出现,他们同一线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节和要素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规律、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指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质量意识以及品质保证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的能力。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部门的职能是:
品质保证部: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确认的权威部门。从原材料、零部件人厂,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点,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分析、指导、改进。
资财动力部:负责确保加工设备完好、计量用具准确。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工艺规程、工艺纪律、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等的技术支持。
2.建立健全完善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
要进行“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其前提是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完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只有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不仅要规定干什么,而且要规定怎样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制度,才能保证质量“三确认”的有的放矢和有效执行。
制定标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由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并邀请执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同时将该标准在实践中予以考验,检验各方面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执行人员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有效调动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为达到标准而努力,同时,也可通过执行人员的参与,吸取好的实践经验,防止标准的规定脱离实际,难于执行,从而增加标准的可行性。
质量责任制明确地规定了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与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
3.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开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要求员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检查者,同时还要承担现场的部分管理职能,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支适应现场工作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培训形式多样化、效果高效化
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适应开展“三确认”的岗位需求。如:进行出国培训、每日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的外培等。
资料来源于网络,进行了修改,如侵联删!
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在现场质量管理中,以质量“三确认”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大量的QC小组、改善提案等重在员工参与、发挥员工能动性的群众性管理活动,从而促进了质量“三确认”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这些立足本岗位、围绕“三确认”开展的群众性改善活动,形成了一个个不断滚动提高的PDCA循环,进一步推动了“三确认”工作的深入开展。
Number 01
“三确认”的内容
1.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品进行质量确认。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道工序操作者负责。
2.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加工条件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经品质保证人员处理后再进行操作,不允许抛开图纸只凭经验进行操作,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要进行质量确认。
3.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零部件完成后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转到下道工序。用同一把量具进行测量,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改正,不得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这种质量确认法,与传统质量管理的“互检”法比较相似,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而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肩上,通过相应的考核,真正实现责任与利益的统一。
转入加工的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也是对自我确认的肯定。就其实质来讲,它是国有企业自检、互检经验的再发展,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再体现,是工艺纪律松懈教训的再纠正。这三条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习惯,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和实践过程。
Number 02
“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律保障机制
1.组织结构及职能
为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和专职检查人员,而是设立品质保证部门,从而使生产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了依赖思想,真正在员工思想中树立起“我就是质量的主体”“我对质量负全责”的认识。
同时,由于每位员工都要身兼生产员工和检查员二职,因此,也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品质保证人员的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检查向监管、总结、指导的职能转化,并延伸到品质开发。
对于不良品的出现,他们同一线工人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分析,从各个环节和要素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规律、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指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的再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质量意识以及品质保证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的能力。
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部门的职能是:
品质保证部: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确认的权威部门。从原材料、零部件人厂,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点,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分析、指导、改进。
资财动力部:负责确保加工设备完好、计量用具准确。
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工艺规程、工艺纪律、加工工艺、技术要求等的技术支持。
2.建立健全完善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
要进行“三确认”现场质量管理法,其前提是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完善工艺标准和管理制度。只有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不仅要规定干什么,而且要规定怎样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制度,才能保证质量“三确认”的有的放矢和有效执行。
制定标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由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并邀请执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同时将该标准在实践中予以考验,检验各方面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执行人员对标准的正确理解,有效调动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为达到标准而努力,同时,也可通过执行人员的参与,吸取好的实践经验,防止标准的规定脱离实际,难于执行,从而增加标准的可行性。
质量责任制明确地规定了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与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
3.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开展“三确认”(3C)现场质量管理法,要求员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检查者,同时还要承担现场的部分管理职能,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支适应现场工作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培训形式多样化、效果高效化
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适应开展“三确认”的岗位需求。如:进行出国培训、每日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的外培等。
资料来源于网络,进行了修改,如侵联删!
联系方式
13290337653
下一条:南昌供应氢氧化钠批发
发布供求信息
最新供求
推荐供求
热门供求
热
上海安装密码门禁维修 刷卡门禁维修 感应门禁维修
热
高价回收欧姆龙光电传感器回收AB罗克韦尔继电器回收施克接近开关
热
上海自动门滑轮维修感应门马达维修 玻璃门地弹簧 控制器 感应器维修安装51698695
热
上海木地板水泡鼓包能自行恢复 木地板水泡鼓抽水处理 地板起拱修复
热
上海专业实木复合地板维修安装 地板踢脚线安装 地板受潮起拱修复
热
上海指纹门禁安装 考勤系统维修 门禁考勤系统 指纹门禁系统 密码锁维修安装
热
重交流,倡分享 | 秦汉胡同**届围棋毫社教师联赛开幕
热
新世界日语培训
热
液压支架顶梁侧护板ZY3200/14/32D||ZY320K.0302
热
综采用Y321-020105液压支架侧护板损坏原因